生態優先 湖北交投荊州投資公司扎實踐行綠色發展之路
(記者 趙秀琳 通訊員 向司林)4月23日,一艘5000噸級載砂船在綠波中緩緩靠岸,早已準備就緒的躉船、浮吊有條不紊地將砂石料卸載下來,通過封閉式皮帶運輸機將砂石料徐徐傳送至400米外的封閉式倉庫。封閉式倉庫內,一輛輛經過清洗的重型卡車滿載從封閉式皮帶運輸機上卸下的砂石料,干凈、整潔地將砂石料運向各施工現場。
這是荊州李埠港砂石集并中心作業現場,砂石全程不著地、堤外不見砂,一改以往傳統砂石碼頭、堆場“晴天塵飛揚、雨天泥滿地”的臟、亂景象。該中心由湖北交投集團所屬的區域性公司——湖北交投荊州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荊州投資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管理。
近年來,荊州投資公司不斷改革創新,在穩步推進“港產城”一體化綜合開發中,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將綠色、生態理念貫穿于項目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
發展規劃融入綠色生態理念
長江荊州段擁有483公里“黃金水道”,荊州投資公司對港口岸線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時,始終堅持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將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充分結合起來,以實際行動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該公司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寫入公司《三年行動計劃》《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港口建設開發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在進行岸線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優先地位,將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約束性要求落實到位,實現港口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在《港口建設開發總體方案》中,公司明確指出“到2025年,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指引,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以荊州市長江港口優質岸線資源為切入點,以產業項目為引擎,以臨港產業發展為引擎,以完成區域綜合投資開發為使命,與荊州市人民政府攜手建設荊州基礎設施,打造‘智慧化、連鎖化、現代化、標準化、生態化’的港口”。
項目建設嚴抓綠色環保要求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的艱巨任務。荊州投資公司多措并舉,通過安裝智能化系統、大面積綠化、污染防治等措施,打造“智慧化、標準化、生態化”現代港口。
荊州投資公司僅在李埠港一期綜合碼頭的環保投入就達到了1億元,綠化面積占整個港區面積的1/3;碼頭平臺及躉船均設置雨污水收集系統并與港區內雨污水管網連通,經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港口起重機械100%電動,設備選用能量回收、能量回饋型;廣泛應用智慧化平臺、EAM系統、RCMS系統、能源智慧管理等智能化系統,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產管理體系。實現了污水零排放、機械設備污染零排放、靠泊船只污染零排放和港區內所有事件可視、可查、可控、可管、可預見,達到了無污染、低能耗、高功效的環保目標。
尤為突出的是,李埠港一期綜合碼頭中的砂石集并中心整個作業線從躉船、浮吊到皮帶運輸機再到倉庫堆場全部采用全封閉、環保型作業流程,并配備防塵噴霧設施、車輛沖洗設備,實現砂石全程不著地、堤外不見砂。這是湖北省第一個規?;?、專業化、集約化、智能化、環保規格最高的砂石集并中心。
荊州投資公司正全面復制李埠港砂石集并中心的建設經驗、技術,將其應用于公司松滋車陽河、洪湖新堤等砂石集并中心建設,全面落實“綠色建港、生態建港”要求,為荊州市其它砂石集并中心建設發揮重要示范作用。
在松滋車陽河港口二期、洪湖港區新堤作業區散貨碼頭改建工程等項目施工現場,荊州投資公司采取控制水下施工作業對底泥的攪動范圍和強度、鉆孔灌注樁施工時在泥漿地四周設置土堤類圍堰、設置污水收集池收集沖洗施工機械產生的廢水等措施,保證了工程機械在正常作業的同時,滔滔江水依然碧波蕩漾。
荊州港鹽卡港區大規模采用節能技術。(通訊員 供圖)
鹽卡港成為荊州市推廣智能岸電系統示范點。 (通訊員 供圖)
項目運營突出綠色環保功能
荊州投資公司堅定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通過開展節能減排、智能升級改造、“船舶岸電”以及揚塵控制、污水處理等技術改造,實現港口碼頭綠色化、生態化運營。
該公司大規模采用節能技術。一方面,荊州投資公司對鹽卡港、車陽河港一期等運營多年的港區,采用LED照明、風光互補、高效反光、1級能耗的高壓鈉燈等技術;對李埠港一期綜合碼頭等新投入運營的港口,其港區全部采用LED照明。另一方面,公司推進大型設備節能技術應用,將帶式輸送機節能技術、裝卸設備變頻技術、能量回饋技術等應用于新投入運營的港口碼頭;同時,技術改造運營多年的港口碼頭,將帶式輸送機改為變頻調速和對其它大型裝卸設備能量回饋技術應用改造等。技術改造后,僅鹽卡港每年就可實現節能1000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噸。
同時,該公司積極推進港口智能升級。荊州投資公司通過“互聯網+”技術,升級物流信息系統,實現港口與船運公司、鐵路、公路、場站等相關物流企業的有效銜接,促進車、船、路、港信息無縫對接,減少車、船空載率,提高碼頭設備設施使用效率;優化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合理安排生產作業,優化工藝流程,減少作業過程中的無功能耗;完善集裝箱操作系統,準確定位每個集裝箱在港口的位置,減少翻箱、倒箱率。作業中在實現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的同時,提高效率45.6%,降低成本32.5%。
荊州投資公司在鹽卡港區、荊州旅游碼頭進行智能岸電技術改造。鹽卡港區因在提升供電質量、降低靠港船舶能耗、控制船舶在港油氣污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成為荊州市推廣智能岸電系統的示范點,荊州旅游碼頭贏得旅客們的交口稱贊。松滋車陽河港口一期,荊州投資公司投入100多萬元,購置安裝除塵、防塵設備,運用在水泥及熟料作業線上,徹底告別了港區作業油污滿地、煙塵蒙蒙的歷史。
投產后的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外場。(通訊員 供圖)
完善產業板塊促進資源優化
實踐證明,環保效益最大化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是可以兼得的。
荊州投資公司通過完善產業板塊促進資源優化,嘗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尋找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力爭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綠色裝配式建筑在節能環保、節省模板、縮短工期、質量可控等方面具有傳統建筑模式不可企及的優勢。2019年9月,荊州投資公司投資1.5億元、占地約155畝、設計年產能12萬立方米的綠色建筑產業園(含裝配式建筑)建成投產。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節水、節能、節時、節材、節地,每平方米建筑面積可降低水耗65%、能耗37%,節約人工47%,減少垃圾59%、污水65%。
同時,該公司堅持“砂石骨料、綠色建筑”兩大業務板塊并駕齊驅,充分利用公司自身擁有的砂石集并中心和綠色建筑產業園(含裝配式建筑)優勢,銜接、貫通砂石料經營、裝配式建筑兩大業務板塊,實現砂石料供應、裝配式建筑生產無縫銜接,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
目前,荊州投資公司已成功開展了長江漢江的“水—水”聯運及“上?!G州—重慶”的集裝箱“水—鐵”聯運業務,其中“水—水”聯運模式每年可降低成本15%,集裝箱“水—鐵”聯運模式具有明顯的低污染、低損耗等生態效益。此外,荊州鹽卡綜合物流園、松滋長江物流園的多式聯運也正在推進之中,可實現與新建的蒙華鐵路、改擴建的焦柳鐵路、沙市機場等交通運輸資源整合,提高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
Copyright (C) www.dp159.com 版權所有:湖北交投荊州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東岳路7號附屬樓 郵編:434000
備案號:鄂ICP備16001088號-1